嬉皮旅行者
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,卻有著貧困的精神生活,越戰、性革命、女權運動、種族問題不斷發展,世代的衝突越來越明顯,當時的年輕人重新思考生活,開始踏上尋找自我之旅。許多人主張性解放,用迷幻藥,相信愛可以解決人的一切問題,成為嘻皮,這個運動席捲全球,衝撞體制,成為大規模的反文化運動,一直到現在,歐洲和美洲都有嬉皮文化流傳下來。
旅行到厄瓜多的海岸線,碰巧遇到一組嬉皮旅行者,女生來自智利,男生來自烏拉圭,跟我們一樣都背著40公升小小的包包,那天早上在沙發主家突然看到他們,心裡有點驚訝,怎麼房子突然多出兩個人。原來他們是沙發主的好朋友,之前也跟沙發主一樣曾經住在這棟房子,跟我們一樣都是用非常少的資金旅行,而他們不是像我們先在臺灣賺一筆才出發,而是直接上路,快沒錢就打工,或是販賣他們的畫作,到各個城市教畫畫。因為身上沒什麼錢,他們沒辦法在各地花錢住宿,於是揹著帳篷旅行,為了減少背負重量,他們衣服、內褲、襪子、鞋子都只有一件,搭著一臺又一臺的順風車,就這樣在南美各地生活下來。
「有幾次我們真的快沒錢了,肚子又非常餓,試著在路旁摘樹上的小果子來吃,那時心想,我們的旅行該不會要結束了吧? 突然,我們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路中央,有個男子拿了一堆食物,裡面裝了超多麵包、蛋糕,原來是當地人剛辦完一個派對,有多的食物就給我們,那時我們非常感動,因為真的餓到不行,就瘋狂的把他們給的食物都塞進肚子裡。」
在路上總是有好人從天而降,幫助他們度過難關。還有一次他們又再度沒錢,搭便車的車主送給他們很多食物,讓他們再度吃飽。
街頭賣藝對藝術家來說是很大的考驗,要直接面對人群,展現自己的作品吸引路過的人們,讓他們掏出錢包裡的錢,而旅行需要移動,大量的移動之下在街頭的時間就會變少,一天也賺不了多少錢。
長途的旅行是非常疲憊的,而他們每天都是扎營、搭便車,還要同時兼顧賺錢。在旅行的第七個月,他們和沙發主合租一個房子,發現最快賺錢的方式就是賣大麻,從厄瓜多叢林裡的農場批貨,再到Manglaralto的海邊向旅客兜售大麻,海邊度假的人都想放鬆,他們才不介意多花一點錢買大麻,所以每天靠著這樣的收入,不只賺到飯錢,還可以支付房租。
今天他們再度回到這裡是因為他們去過的地方都在下雨,帳篷、背包裡的東西全都濕了。往北邊旅行到哥倫比亞之後,他們即將回家,重新開始生活,這讓我想起1960年代的嬉皮們,當時甚至在鄉村建立了「理念村」,植物自己種、徒手挖井水、衣服自己縫,追求原始的生活方式,他們後來大多回到社會,接受資本主義的建制中,然而嬉皮文化中的反叛精神仍持續影響著,體現在許多藝術家的生活中。
我非常欣賞他們從社會的框架中逃離出來,創造自己理想中的烏托邦,就算只有一小段時光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