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教我慢下來




出發環遊世界前,在台灣過著非常緊湊的生活,每天早上五點就起床運動,下班回到家,還要完成行事曆安排的事情,一天行程都排得滿滿滿,心裡非常焦慮。

「好,這件事處理完了,下一個是什麼?」
心中不斷有個聲音要我繼續做下一個事情。

不斷衝刺,追趕之下,情緒容易緊張,胃也開始不舒服,記得剛進公司的那幾個月,體重掉了5公斤,活了23年,還是第一次感受到「體重下降」。



日子往後推近到出發環遊世界那天,總算放過自己,不再被瑣事搞到身心俱疲,專注旅行上。
思考方向不再是「時間快到了,下一件事情該做什麼?」
而是「肚子餓了,待會要吃什麼? 這裡看膩了,接下來去哪裡?」
不再為了未來準備,專注在現在的需求。

旅行嘛,巴士沒來,等下一班就好。火車要等很久,附近東看西看,時間很快就過去了。路途上的新鮮感取代無事可做的無聊,開始變得隨遇而安,既然不能改變現況,那就改變心態。

歐洲旅行的幾個月,大部分交通方式都是搭便車,搭便車是個有趣的旅行方式,不只考驗漫長等待的忍受度,也考驗意志力。有時因為路途遙遠,心裡又緊張起來,深怕今天無法抵達,但轉念一想,今天不能抵達,明天總會抵達,大不了就睡加油站嘛,最壞的打算想好後,心裡也輕鬆多了。搭便車的過程深刻體會到,「未來」是無法掌控的,不如讓自己慢下來,好好欣賞「現在」的風景吧。

南美洲是個狹長的大陸,在南美洲的移動常常遇到班次誤點或是通勤時間很長,沒網路的我們在車內望著窗外,漫長的發呆......
想快也快不得阿。

漸漸得,放下對時間的執著,不再對於流失的時間感到焦慮,習慣放空,任由回憶和想法在腦中不斷攪和著。
回想在臺灣的自己,填滿行事曆的確得到不少成就感,但不做這些事情,日子也不會有太大變化,然而心急帶來的焦慮,卻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。

努力把最少的時間做最多事,真的有達到效益嗎? 還是徒增壓力? 這個世界告訴我們做事要快、講求速成,把時間擠得短短的,卻發現自己無法消化,好像還沒聽到出發的槍聲,就想趕緊衝刺的百米選手。

旅行教我慢下來,現在的我不再被行事曆追著跑,不再急急忙忙的衝刺。

有人說激發靈感的時刻來自無聊。找個時間按下OFF鍵,放下手邊的3C產品好好發呆,整理一下思慮,慢慢來吧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旅行教會我們的五個新技能

在Uyuni生病後,決定回台灣

沙發客來上菜-克羅埃西亞的海邊Host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