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歐的共享精神

「你們上一堂課多少錢?」 「我們不是這樣算的,是類似Workshop以10堂課為單位。你們會在Skopje 待多久?」 「再兩個禮拜吧。」 「既然你們不常來,那就不算錢。」 不用花錢,太好了吧! 在北馬其頓,我們找到一間街舞工作室,工作室的員工非常熱情,而其他學員看到我們就像看到外星生物一樣。 我們問一下老闆娘上課的價格,想知道一堂課要多少錢。 老闆娘開這個街舞工作室兩年了,希望帶動學習舞蹈的風氣,讓未來更多人接觸跳舞。不只是把跳舞當作一個需要專精的才藝,而是以舞會友的分享,既可以跳舞又可以交朋友的感覺。他們希望來這裡跳舞的人可以持續跳一陣子,所以每次學舞是兩個月為單位的課程。 就這樣上了兩三堂不用錢的課,他們的教學風格真的跟臺灣很不一樣。 在教室裡,學生學一學就開始跟旁邊的人聊起來,或是老師教到一半,大家開始失控,還必須要發出Sh...... 的聲音大家才安靜。對他們來說,老師的地位不在那麼崇高的位置,下了課,學生和老師玩在一片,打打鬧鬧。 雖然沒秩序可能是個缺點,但能在課堂上自由舞動,彼此激發不同的火花也是一件很棒的事。 有一次下課,工作室老闆娘還直接開車載我們回家,還說要帶我們去峽谷晃晃,對我們非常的親切,就好像是好久沒見的好朋友。 分享,是東歐給我的印象。東歐人見面常常就是直接給你東西,很多事情也不會用金錢衡量,只是單純分享,不求回報。 這邊搭便車旅行很容易,車主也常常送我們食物,只怕我們餓到。 在外面吃飯,他們會搶一步掏出錢來,不讓我們付錢。 一到他們家,常常嘴巴掛一句"Please feel like home. " 就像家一樣吧! 一開始看他們的表情可能覺得他們沒那麼友善,但只要說幾句話,他們就會輕易對你敞開心房,準備一堆食物再配著好幾個小時的談話。 簡單、純粹。東歐人讓我感受到人性的光輝,人類果然需要互相幫助。 常常覺得這樣子的分享是不是因為共產制度遺留下來的文化,因為大家擁有得少,更懂得分享身邊的東西。 東歐沒有西方國家那種個人主義強盛的氣息,相反的,他們很重視家庭,記得旅行到波蘭的時侯,幾乎每個沙發主都帶我們去見他的家人。 阿爾巴尼亞隨處可見坐在咖啡廳聊天的人們,他們不喜歡在家裡,而是一群人在咖啡廳聊天,強大的社會人際扶持系統,也讓阿爾巴尼亞自殺率非常非常低。 是不是因為國家沒那麼富有,所以人們情感凝聚力特別的強? 任何一...